本报讯 (记者 杨梦来)你做生意,我算账。
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的挑战,把定州打造成更具实力、充满活力、富有魅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。唐河园区作为新的增长极加速形成,传统产业聚集发展步伐加快。
河北旭阳96万吨焦化和2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建设,20万吨醋酸、40万吨甲醇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达到开工条件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84.1%和87%,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50元和42元,民政事业服务中心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中心建成投用,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%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。手足口病和甲型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。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,把项目作为主要载体,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专项规划。
加大对接京津、联结长珠的力度,瞄准国家部委、省厅和大企业、大集团,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。河北长安、国华电厂、河北旭阳纳税居保定市前列,其中河北长安整车产销25万辆,增长60%,创造了连续7年超常规发展的长安速度。还有许多事儿在等着我,等我解决完,再回来……随后,他骑上自行车就匆匆下乡,在路上,他发现自行车气小了,就到附近一个自行车修理点儿去打气,突然心口一紧,眼前一黑……闫树增同志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,离开了爱戴他的群众。
闫树增的妻子侯银萍,讲述了当年初恋的情景,她说:闫树增的老实、善良、敬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骑上自行车就赶赴现场,之后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,深入干部群众,走访座谈,不厌其烦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。上有老,下有小,自己的日子过得挺紧巴,还帮我解决困难,如今他年轻轻地走了,这100元不足以表达我对树增的感激,请您一定要收下……市委迅速作出《关于开展向闫树增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》和《关于追授||闫树增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》,古老的中山大地上正在掀起向闫树增同志学习的热潮。如不及时修复,会使这些农户的大棚菜烂在田里,群众情绪激烈。
他永远不能忘记,树增带着他东奔西找,为他解决劳资纠纷。每天骑着它下乡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随时和群众打招呼。
在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儿,他却非常较真。在砖路镇工作时,一个周末,他骑着摩托车刚进保定市区,就接到单位电话,称群众集体到镇上反映问题,情绪激烈。交通局局长芮兰军曾任砖路镇党委书记,他回忆说,他任职一个多月后,不见副镇长闫树增找自己汇报工作,便主动找到他,问他原因,树增说:我包的村事儿多,多下去点儿,这样能多给组织上扛点活儿。2007年3月,他任北城区人大工委主任,分管城建、民政、计划生育等工作。
其中,城建办就有一辆面包车,所长说:你要下乡检查工作,我们可以随时用车接送你。侯银萍在保定一所高中担任英语教师,工作也很忙,还要忙家务,但为了支持丈夫工作,她把所有的家庭重担都挑在自己孱弱的肩膀上,从无怨言。在他的带动下,很快修通了道路。施工人员只好把楼板换掉。
2005年8月,一场大雨把南城区四家庄村乡间道路冲出一个大坑,阻断了道路,50多农户的大棚菜不能采摘。噩耗传来,天地同悲。
提起这些,他总是对妻儿歉疚地说:不是我不爱这个家,只是工作上的事情太多了,我欠你们的,真不知道该如何补偿。自结婚以来,他和妻子还没有拍过一张结婚照,也没有一张全家福。
人们在悼念闫树增的同时,纷纷追忆他的光辉事迹,颂扬他的高尚品格。白云低垂,万木肃立。他长年吃住在单位,去年单位食堂停办时,领导提出为他买一套灶具,也被他婉言谢绝,他说:单位上经费也很紧张,吃饭问题是私事,我自己能解决,把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吧。他对工作不分份内份外,是有名的管的宽。邻居逗他说:按说你‘官也不算小了,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儿,就不怕掉价儿?||他说:习惯了,自行车就像我的‘老伴儿,离开他心里就会不舒服。当时,村里因遗留问题,两委班子缺乏战斗力,难以开展工作,无法及时修复,区包村干部也有了畏难情绪,为此,区主要领导很焦急,看到这种情况,时任南城区副书记的他主动请缨,说:我去吧。
2000年3月,时任砖路镇副镇长的他,兼任悟村党支部书记,看到小学教室年久失修,学生在露天上课,便多方协调筹集资金,并带头捐款为学校建教学楼。事后,施工人员说,老闫可真认真,更换只差2公分的楼板,多少年来还是第一次。
——追记北城区人大工委主任闫树增闫树增:1964年3月出生于我市西城区奇连屯村,1985年8月参加工作,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在原环城区、原吴咬村乡、砖路镇、南城区工作,2007年3月任北城区党委委员、人大工委主任。2010年3月18日病倒在工作岗位上,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,年仅46岁。
一连3天,他从早上七点,忙到晚上十一二点,他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村民,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。 看上去,他不像个国家干部一身简朴的着装,下乡骑一辆旧自行车,和群众交谈幽默亲切,整天风尘仆仆,这种形象已深深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脑海中。
察民情、听民声、解民难、化民怨,多年来,闫树增为群众做过多少事情,已不可计数,但他对所负责的每一件事,都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,力求做到最好。1995年,已担任砖路镇副镇长的他,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,发展日光温室种植错季蔬菜,当时正是10月下旬,天气已寒气逼人,他和群众一样高高地挽起裤腿,赤脚站在塑料布上,一只手按着塑料布,另一只手拿电熨斗一点一点地烫,一烫就是几个小时,一连干了三天,最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。定州百万干部群众将在你的精神鼓舞下,化悲痛为力量,在实现跨越发展,建设中等城市的征途上拼搏进取,勇往直前。菜农刘五长说:我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大棚,这样才能让闫镇长的在天之灵安宁。
孩子们进门第一句话就是——爸爸回来了吗?可是,孩子们的希望常常落空。至今,他亲手帮扶建起的大棚还在生产中,每年给农户带来不菲的收入。
干部群众由衷地说:树增是区里的副书记,为咱老百姓这么操心,没日没夜地工作,这种精神真令我们感动,这样的干部我们愿意听他的。有人说:看上去,他不像个国家干部,没有一点儿威严劲儿。
我穿着随便一点儿,更适合坐在群众炕头上和他们唠家常,更适合到田间地头帮他们干点事儿。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闫树增说:我也爱美,也愿意穿西装,但是,当我西装革履地站在群众面前时,再摆点儿官架子,群众怎么能和我零距离接触,怎么会向我倾诉心声。于是,聚少离多,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,他们也被人称为恩爱的周末夫妻。几天来,追寻着他的足迹,遍访他生前的上级、同事、亲朋和服务过的群众,我们的心被一次次感动着……&||nbsp; 百姓的事,就是天大的事闫树增同志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,扎根基层25载,始终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时钟,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,一心想着群众,一切为了群众,在为民服务中,||塑造了一名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。每逢周末,一家人就像过节一样,等待着团聚的日子。
去年,他的女儿考上石家庄一所护理学校。从市领导到基层干部群众,人们满含热泪,表情凝重,向闫树增同志作最后的告别……人们呼唤他的名字,追忆他的音容笑貌,传诵他的光辉事迹。
他感激地说:树增是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。他严于律己,从不向组织要待遇,从不向下级和群众伸手张口。
至今,在他生前所在的办公室,还保留着他自己购置的那一个电磁炉、一个小锅儿……周末夫妻25年在妻子和孩子眼中,他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忙人。当时,他的孩子才上六年级,妻子在医院千叮咛万嘱咐,让他抽空回家看看,可他每次到家蒸一大锅米饭就又走了,好长时间,孩子们一见大米饭就反胃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